(經濟觀察)增強造血功能 中國產業扶貧夯實穩定脫貧致富路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阮煜琳)“金果銀果不如種植草果”“種艾草,有賺頭!”“棗業富民”已成為新疆多地發展戰略、貴州刺梨“深山果”變“脫貧果”……在中國精準扶貧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傳統產業,帶動脫貧效果明顯,產業扶貧已成為脫貧增收的根本路徑。
“在推動脫貧攻堅過程中,菏澤在全國首創扶貧車間扶貧模式,讓那些走不出去的貧困民眾在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同時也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搭建了平臺”,菏澤市扶貧辦主任蔡維超3日在北京舉行的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上對記者說。
據介紹,目前,菏澤市建成運營扶貧車間3063個,累計安置帶動30.5萬名民眾在家門口就業,9.7萬名貧困民眾實現穩定脫貧。
蔡維超說,扶貧車間不僅使貧困民眾有了就地就近就業持續增收的機會,扶貧車間的上級龍頭企業,也能從生產要素成本降低中獲益,村集體擁有了扶貧車間的集體資產,并獲得租金收入,這種多元化的利益聯結和帶貧機制,為扶貧車間的健康發展、貧困民眾穩定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我們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全力做好產業精準扶貧”,蘭考縣長李明俊說。
李明俊說,為幫助沒有產業發展能力的民眾在產業發展中穩定就業,蘭考縣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幫扶全覆蓋,重點培育發展民眾不離鄉不離土的“5+5”,即優質花生、優質紅薯、苗木種植、養雞、青貯玉米等5種訂單農業型產業;瓜菜、樂器、經濟林、食用菌、養羊養驢等5種特色扶貧產業。通過“龍頭企業+貧困戶就業”“土地流轉+貧困戶”等帶貧機制,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民眾實現增收。
“全國貧困人口中有92%參與產業扶貧,超過三分之二的貧困戶得到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一級巡視員吳華說,很多貧困縣和貧困村的扶貧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歷史性跨越。
“產業扶貧取得了重大成就,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覆蓋面*廣、帶動人口*多、可持續性*強的扶貧舉措”,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指出,中共十八大以來,產業扶貧發展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扶貧主導產業。全國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基地超過30萬個,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兩三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
業內人士指出,產業扶貧“既富口袋,也富腦袋”,能夠激發貧困民眾的內生動力,增強造血功能,享受發展成果。但扶貧產業發展總體上還處在起步期、成長期,整體水平還不高。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指出,現在,脫貧攻堅已進入*后收官階段。在已脫貧人口中,相當部分尚未形成長期穩定的產業支撐,摘帽縣的產業基礎大多比較薄弱,自我發展能力還不強。發展扶貧產業,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任務非常緊迫。(完)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